斗破小说网

第四十七章 两手准备(2 / 2)

8个月前 作者: 康一沐

段国学和柱子、阳桂平几人商量“泥滞行动”的第二步就是如果第一期行动失效后将狙杀陆老头或者是高级军官,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混乱以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现在经过扩编,新的两个营已经组建起来了,虽然孙立达对民团这两个营消耗掉了大量金钱和抽调了很多员工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但迫于目前紧张的局势也只有暗地里问候着陆老头的直系亲属。

不过组建的同时对前面的两个营也做了一下调整,由于马克沁式重机枪的仿制成功和秘密兵工厂开始能批量生产炮弹,前面的两个营都分别增编了营属机枪排和火力排(配置迫击炮和6管榴弹枪),还有配备狙击步枪的狙击班和特种侦察排。人员调整到了每营637人。

一下子扩编两个营让唐毕强、甘富林、熊普亮这几个军事主官顿时忙的成天扎在训练场上,虽然这招编的人员中有不少是经受过一定训练的民兵预备役人员,但段国学是将这些预备役人员编制成了一个独立的单纯步兵营,因为这些人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岗位和学习岗位上职责,如果真的需要动用他们进行直接军事抵抗时,那就已经是处于真正的危急时刻,生存的需要已经大过了生产。

而剩下的一个营的人员由甘水泉,也就是甘富林老爸和段国学的秘密协定中的约定,从少数民族中挑选一些身体条件优秀的,头脑机灵点的山民,还有小部分学校里毕业专门为军队培养的学生,再有就是附近的村民中招募,最后还有一批百衣帮的一些帮中成员。

这个新建的3营的成员比较复杂,而且由于一些地理历史原因,刚组建时就分成了地域性非常强,泾渭分明几个内部团队,瑶寨的山头,村民之间的邻里,学校里的班队,帮派里的团伙。

不过新建3营的营长是甘富林,谁让从瑶寨中派来的这一批人员是最多的达到了近百人,人多势众的心态让这些人对一些他们感到不适应不喜欢的东西拒绝接受,不过甘富林并没有偏袒自己的族胞,反而把带头闹事的几个族胞和帮派人当着所有人的面狠狠地按条例处罚了20皮鞭,鲜血淋漓的后背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里严厉的条例制度。

很快,所有人都被打散分散编派到各个排、班,避免了熟人过多而重新组成山头帮派,而由从1、2营调派过来的班长也迅速地将这些人折腾的要死不活,同时灌输的集体荣誉和对先进集体所进行的奖励让这些只有17-20岁的热血男儿一下子重新凝结在一起,训练大比武的浪潮一下子就将士兵的训练热情涨到最高,相信再过这么两个月,这个营就会具备初步的战斗力。

如此良好的训练效果是和段国学一开始就走素质建军的努力分不开的。

段国学从初期就一直很重视基层士官的培养,最初挑选那批士兵不仅拥有着广西人身上的狠勇好斗,而且都具备一定的文化底子,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强化和更系统的学习,现在这些战士都已经成为了各个排连中的基层骨干。

再加上段国学一直灌输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三大从后世无敌陆军那剽窃而来的优良传统理论及初步的实践论证,现在所有的士官、军官们都能深刻体会和认同执行前面治军的基础原则。光这前面的两条,就已经让民团的军容、士气还有在当地百姓中的认可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而且由于文化基础高,火炮部队的建设相比中国的其他部队要容易很多,虽然现在只装备了60毫米和86毫米的轻型迫击炮,但在就装备数量和火力密度上来看,自己的民团是全中国最强的。

不过组建3营和独立步兵营也抽调了段国学目前所有的能培养出来的基层军官,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能胜任指挥这样一个拥有着强大武装火力的总指挥和相应的参谋军官。

虽然段国学自己现在还顶着个总指挥的头衔,但段国学知道,自己绝对不是搞军事的那块料,让自己带着几十号武装到牙齿的暗影部队去厶个人或者是去抓几只水鸡都没问题,但要指挥成千上百的部队作战却是万万不能儿戏的。所以段国学迟迟不敢和陆老头这些掌握着老牌军队的军阀撕破脸,怕的就是自己指挥失误造成可怕的损失。

段国学也曾想从外面寻找这样的军事人才回来,但真正找到并且肯过来的却寥寥无几,而且都是基层军官居多,这些军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管理、作战能力,但有一半以上却有着旧军队那些长官为尊的歪风邪气,这是让段国学坚决辞退他们的主要原因,第二就是这些军官大多都是只适应旧式作战方法的军官,排子枪虽然还符合目前主要步兵装备的步枪战术,可却缺乏对火力支援、包抄围歼这些灵活多变战术的理解和贯通。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拥有了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支援,却不会变通着用着最好的方式来获取最大的战果。现在段国学真的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千军易买,一将难求。

既然在外面寻找不到、请不到,段国学就捣鼓着自己培养这样的人才,从各个关系部门弄了很多军事教材回来,可真要学会这些不仅需要专业更需要变通的军事知识,段国学感到自己也有些力不从心。不过现在一战已经结束,德国那些军官们应该有一大批会下岗,自己是不是给他们提供点再就业的岗位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