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三百九十九章幻觉(2 / 2)

2021-08-29 作者: 无相

出租车发出轰鸣,直奔莫高窟。

从市区至莫高窟约有25公里,汽车行驶约25分钟左右。莫高窟古称千佛洞,这里并不是指有一个千个佛或一千个洞窟,佛语泛指有许许多多的佛和洞窟。在我国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4年的历史;

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7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他老人家不知道这是矿物质在太阳照射下的光学反应,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因此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以后人们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3]

莫高窟距离敦煌果然不远,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两人下了车,虽然现在还没有到旅游旺季,但前来游玩的人,也不少了。

谢诗苒拉着欧阳志远的手笑道:“走,去买手电。”

欧阳志远笑道:“买手电干么?”

谢诗苒道:“欧阳哥哥,你没来过,你不知道,洞内光线很暗,要用手电看才行。”

欧阳志远一听,笑道:“那就买两个手电。”

买完手电后,两人买了票,两人走进了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旅游旺季的时候,要十几个人组团,由讲解员带领进去,只能参观五六个窟,就要回来,但现在是淡季,并没有这些限制。

“看,九层楼。”谢诗苒大声道。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欧阳志远早就看到了一幢紧挨着石窟、气势雄伟的九层大楼,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就在他看到九层楼周围无数佛像的同时,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欧阳志远的耳边响起了阵阵悠远、远古的梵唱,这梵唱如同清冽的秋泉,让欧阳志远心如明镜,滋润着他的心田。

刹那间,欧阳志远仿佛看到了万道金光从整个莫高窟冲天而起,汇成一道耀眼的金芒,冲进了自己的眉心,他手腕上的那串佛家的九眼天珠,所有的眼珠都泛着一层金芒。

所有佛像的眼睛,都在注视着他,自己好像变成了一尊陀佛,融于天地之间。

欧阳志远顿时感到,全身的真气激荡不已,内力如同滔滔江河一般,在经脉中穿行,汇入丹田。欧阳志远感到,自己的内力在疯狂的暴涨。

自己的催眠术,也在直线提高,直接到达了梵音巅峰的境界。

欧阳志远惊异不止,自己的武功上次疯长,就是在看到了王青峰的家乡万佛寺,山崖上的佛家壁画才提高的,今天,自己刚到莫高窟,就看到万道金光冲进自己的体内,自己的功力再次提高,难道自己修炼的五行神功,和佛家有关系?

谢诗苒看到欧阳志远发愣,小丫头以为欧阳志远第一次看到莫高窟,是惊呆了。

小丫头笑道:“欧阳哥哥,这只是九层楼,你发什么呆?九层楼里面的大佛,更让你惊呆,走吧。”

谢诗苒的话,让欧阳志远清醒过来,他仿佛从幻觉中清醒过来一般。

“诗苒,你看到金光、听到梵唱了没有?”欧阳志远低声道。

谢诗苒一听,笑嘻嘻的道:“欧阳哥哥,看到金光和梵唱,那是传说,你以为是真的?”

欧阳志远苦笑道:“我知道是传说,但我刚才好像真的看到了金光,听到了梵唱。”

谢诗苒看着欧阳志远,伸出小手,摸了一下志远的额头,笑道:“欧阳哥哥,你不会出现幻觉了吧?没有发烧呀?”

欧阳志远扭了一下谢诗苒的小鼻子道:“你才出现幻觉呢,小丫头。”

谢诗苒笑道:“既然没出现幻觉,那就走吧,九层楼里的弥勒佛,是莫高窟中最高的佛像,走,咱进去看看。”

欧阳志远笑道:“好吧。”

当欧阳志远看到了那尊弥勒佛的时候,也是一呆,好高大的佛像。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弥勒佛,竟然高达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

关闭